来源:乐鱼体育立博体育 发布时间:2025-10-01 05:07:51
从名不见经传的“珠海第101家墨盒厂”,一路成长为打印机产业链的“链主”企业,历经二十余年,打破技术封锁,迈向全球市场。其于2010年发布中国第一台自主核心技术激光打印机,并于2024年发布首台自主可控的A3激光复印机,填补了多项空白。
如今,已是全球第四大激光打印机厂商,其通用耗材芯片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。这家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轨迹,是中国打印机产业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缩影,亦证明中国企业只有依靠创新才能真正的完成自强。
珠海,展厅里陈列着一台台大小各异的打印机。这些“塑料盒子”很难让人联想到“高新技术”“硬科技”这类词。然而,这一办公与家庭中常见的设备,所含技术壁垒并不低。
2000年,一群年轻人在珠海开启了他们的创业之旅。纳思达副总裁张剑洲和记者说,起初,他们一群“理工男”锚定办公用品,做墨盒的生产和销售。彼时,珠海已有百家墨盒厂,创始团队称自己为“珠海第101家墨盒厂”。
2005年前后,团队意识到做耗材只能是“追随者”,只有做打印机才能成为“主导者”。“打印机的机器本身亏钱,主要靠卖耗材盈利。但要靠耗材盈利,就必须先卖出足够多的打印机。”张剑洲说。
相较于当时市面上常见的喷墨打印机,纳思达团队更看好激光打印机的性能优势和应用前景。“激光打印机的打印速度更快、显色技术更优,不仅能优化打印效率,也利于档案保存。”张剑洲说。
打印机行业不仅是一个千亿美元规模的巨大市场,更紧密关联着国家信息安全的命脉,然而如此重要的行业却长期缺乏国产打印机的身影。“如果有一天国外不出口打印机了,我们岂不是要回到手写时代?”这让纳思达的团队坚定,必须做中国人自己的打印机。
从无到有打造国产打印机是一个需要先巨额投入、再等待回报的漫长过程。张剑洲表示:“我们有技术自信,也坚信我们最终选择的道路与国家战略契合,勇于做难而正确的事。”
2010年,纳思达的第一台自主激光打印机“奔图”在人民大会堂发布,这也标志着中国首台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激光打印机问世。从那一刻起,中国告别了激光打印机完全依赖进口的时代,成为全世界第三个拥有激光打印机核心技术的国家。
张剑洲回忆起那一刻仍充满感慨:“我们深刻想到自己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,我们做的并非普通的办公产品,而是关乎国家信息安全的‘盾牌’。”
产品于2010年推出,但直到2018年,纳思达的打印机业务才实现盈亏平衡,几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超20亿元。“这对一个非公有制企业来说,是需要非常大的决心才能坚持下来的”。这条路,被纳思达团队内部称为“穿越黑暗隧道”。
在专注打印机主业的同时,纳思达正以研发为引擎,积极布局芯片这一具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新兴业务,为企业长远发展构建新的增长曲线年,纳思达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国首台全自主A3激光复印机,标志着国产打印机技术取得又一重大突破。
谈及发展目标,张剑洲表示:“我们将持续投入研发,依靠创新力量,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高品质的产品。”
在芯片领域,其芯片子公司极海微电子有限公司(简称“极海微”,原“艾派克微电子”)最初只为打印机耗材设计芯片,2018年起,逐步将芯片技术向外延伸,拓展至工业控制、
汽车等更广阔的赛道。然而芯片研发及验证的周期长、投入大,并非一朝一夕可摘得“硕果”。张剑洲坦言,如果说打造国产打印机是公司“第一个长征”,对纳思达而言芯片业务是公司的“第二个长征”。
2024年,极海微全年芯片销量达到6.15亿颗,同比增长26.01%,其中非打印耗材芯片销量同比大幅度增长42%,业务结构持续优化。
控制、智能家居、电源管理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。2024年,极海微净利润达3.63亿元,同比增长109.97%,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。在张剑洲看来,技术突破是极海微发展的核心
。据了解,极海微拥有600余人的开发团队,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,累计获1331项集成电路授权专利,其中发明专利450项。极海微是纳思达开拓芯片业务的重要抓手,也是纳思达战略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张剑洲相信,走在“第二个长征”路上,凭借坚韧、敏锐、富有战略定力和家国情怀的企业精神,纳思达仍将行稳致远。
上一篇:底部_文章阅读排行榜
下一篇: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MBA智库
手机微信扫码
访问微信公众号官网